第五百九十五章 为了孩子-《重返奔腾年代》


    第(2/3)页

    为什么有愚公移山的传说?说到底,还是道路不便,古人的烦恼,放在今天依旧如此,甚至更甚。

    当今国家,各地都在发展,穷苦的地方没有办法,如果不管,只会心生埋怨,久而久之便自甘堕落,对国家的发展很不利。

    国家知道这些问题,只是受环境所限,发展更难,于是提出了: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

    可修路需要钱,没有钱什么也修不了,国家又没有那么多钱。

    这就是困局,明明知道症结所在,却因为没钱又无能为力。

    林云理解国家的难处,没办法,国家从建立时起就一穷二白,原因不在自己,是帝国主义多年的侵略,让建国之初的状况就是一片废墟。

    华国在一片废墟上建立,没钱没技术,只有广大人民的一双双手,亿万双手,用了四十多年时间一点点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成如今模样,可以说是奇迹也不为过。

    但万物发展没有什么奇迹,华国的发展也是如此,所谓奇迹,只是没看到无数人的奉献而已,正是最普通的人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才造就了一个奇迹国家。

    如林云父母那一代人,受的苦无法想象,亿万人的苦,换来了国家的强,造福了后代,这才是国家崛起的原因。

    这些农民不也是如此吗?农民工进城建设了高楼大厦,农民们种植粮食,供养了城市,国家的强大,必然有他们的功劳。

    “是呀,农民伯伯太辛苦了!”

    林云的一声感叹,道出了农民们的心声。

    王飞听了憨憨一笑,对着林云以及旁边的吴帆和于县长道,“各位领导,虽然村子里穷,但我们并不埋怨。

    咱们国家现在也不富裕,钱都要用在刀刃上,要干大事,我们普通百姓的能吃口饭就行,我是村长,这点觉悟还是有的,只是苦了村里的娃娃,买不起教材,笔也没有,连学校都快成危房,要穷不能穷孩子呀!”

    一旁的于县长急忙接口道,“老王,这不林总就来了嘛,林总这次带来了很多教学用品,能用上好久。”

    林云苦笑道:“那点东西哪里够呀,这样,我说孙大哥,我有个办法,你可以考虑考虑。”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赶忙问,“林总,什么办法?”

    这个人是希望工程的一位副主任,此次行程就是他来安排,同时也亲自跟随前来,毕竟林云这几年捐助的款项太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