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节 巴黎世博会-《大国崛起1857》


    第(3/3)页

    一个明明一副暴户气质的家伙,满身珠光宝气一大堆饰的胖子,听到朱敬伦问他,明明是一个土财主,偏偏愣冲贵族,告诉朱敬伦他很喜欢其中某件瓷器,说他小时候,在他爷爷的城堡里见过一个一样的。

    朱敬伦看了看,那是一件从清宫中抢出来的大梅瓶,旁边的洋务司官员介绍说,这是一件孤品。

    不拆穿法国人虚伪的贵族情节,只告诉法国人说,如果喜欢可以定制,根据相同的样品,大明的作坊会给他制作一件同样精美的,只是时间上可能会慢点,而且价格可不菲,法国人马上表示不在乎钱。

    朱敬伦很满意,大明的工业品目前还无法打开欧洲的市场,但是手工艺品绝对有机会。

    对比人类历史,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来自中国的手工艺品,都是世界顶尖的。中国工匠无论是数量还是手艺,在全世界都屈一指,可叹的是后世中国竟然要向德国和日本学习工匠精神,而当年的日本贵族,连一张席子都希望从中国买武林(杭州旧称)造的。

    在自家的展区参观了一个小时后,朱敬伦转向其他展区,法国人当然是马上把朱敬伦带到法国人的展区去了。

    法国展区也是大量的工艺品,但法国人更愿意让朱敬伦看他们的工业成果,比如施耐德的机器锻锤,实用性锻锤就是这家公司明的,后来让克虏伯感到了压力,开始在锻锤领域不断的技术竞争,不断的增加锻锤的力量,从2o多吨最后增加到上百吨,这种良性竞争,也是欧洲后来技术领域赶英国的关键因素。

    施耐德的锻锤大明也有装备,为了建造广东号铁甲舰,就采购了一台25吨级的锻锤。

    法国的重装备工业算不上达,因此更多的是各种轻纺,真正拿得出手的,主要就是丝绸工业的一些机器,缫丝机自不用说,让朱敬伦有兴趣的,是他们的丝织机。6o多年前,法国人贾卡就已经研制成了用纸纹版控制纹针的提花开口机构,相比中国的云锦等工艺,还在使用传统手工提花,尽管在某些品质上,机器还赶不上手工,但是在产量上,两者是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如果想把丝绸做成一项产业,那就必须使用机器。

    随朱敬伦出访的官员中,工部是相对较大的一个部门,工部尚书陈启沅亲自带队,因此朱敬伦直接就指示他说,推广蒸汽丝织意义重大,让他不但要用机器缫丝,还要把丝织成绸缎。

    陈启沅满口答应,但是脸上却带着忧色,让人十分不解。

    朱敬伦正要询问,突然一群人点头哈腰的转了过来,也是一群参观者,在法国人的带领下来到法国展区。

    他们穿着木制拖鞋,头上留着奇怪的髻,身上穿着宽袍大袖,这样的装扮,不是日本人还能有谁?

    在巴黎世博会上碰到日本人,在这个时代,朱敬伦恍然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但事实上,在世博会的历史上,日本人是常客。他们参加展会的频率,比中国要多。

    有说法是日本人第一届博览会就去了,但是跟中国一样没有官方记录,真正有记录的,是第二届,还是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在那届世博会上,日本人福泽谕吉大开了眼界,思想受到深深的触动,回国后整理出版了影响日本历程的皇皇巨著《西洋事情初编》,在日本出版了二十多万册,而比他更早的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几乎无人问津。

    询问法国人才得知,这次是日本人自己来的,他们派出了一个代表团。

    朱敬伦表面不露声色,心中却已经变得沉重起来,刚才陈启沅的事情他也就忘了问。(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