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节 家族产业-《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之后的经营,就是一个可以成为经典的中国商人发展道路了。他勾结当地的漕运衙门,倒卖官仓陈粮,扩大船队,开阔商铺。接着万历时期,虽然政治昏聩,经济上却十分平稳的泰平时节,王义和在杭州、苏州、扬州和淮安四大运河城市,建立了上百个粮铺,并且组建了数千艘漕船。成为了一个可以直接沟通户部,跟漕运关系密切的大商家。

    但是漕运生意做到这种程度也就到头了,王义和就又开拓其他生意,南京的杂货铺,就是这时候开张的,目的是在家族南北商业网络之外,在开拓一条东西网络,只可惜太平年月结束了,崇祯年间的各种战争,让这个杂货铺一直都没有什么发展。

    当然也跟这时候王义和已经老了,精力、魄力都有些不如以往有关系。

    王义和见到杨潮十分的惶恐,杨潮却很尊敬他,请他喝茶、上了些点心。

    然后跟他谈粮价的问题,王义和一口答应,表示他家的存粮都可以借给官府。

    接着又跟王义和说了下王潇的事情,杨潮也一直对王家这种用人态度十分抵触,王潇立下那么多的功劳,到最后还是被剥夺了一切,人情上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就是这经营理念也不太对劲,王潇这么一个人才,白白放过,不是什么经营之道。

    王义和十分沮丧,他也觉得深深对不住王潇这个庶子,可是他有难言之隐。

    王家作为大家族,内部关系复杂,王义和的嫡妻是当地望族,实力庞大,嫡妻所生的三个儿子在王家一直地位超然,早就有独霸家产的野心,虽然大明律规定无论嫡庶都拥有平等的继承权,可以平分家产,女子都能分一半,可是大明律这种东西,到明末已经沦落到了权势人物手里的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如果真正的跟嫡子争产,王潇别说争不到什么,可能到了最后性命都会不保。

    当然现在的王潇也今非昔比了,跟杨潮关系莫逆,反倒有可能压制住嫡子们。

    但是王义和不想看到众子争产,所以他只能一次一次的委屈王潇,他知道这个儿子能力很强,就算没有了家族产业也饿不死,所以将南京这个投资甚大的杂货铺交给他,希望他能以此为生。

    而那几个嫡子,一个个都有豪族为后盾,自幼就沾染了当地的豪族习气,不喜经商,虽说打着耕读传家的旗号,但是读书科举是没有希望的,也最多会吟几首歪诗,画几副劣画,在就是勾搭青楼女子,自命风流之类的。

    可即便如此,王义和还是只能将家产大多数交给这几个嫡子,只能分给一些像王潇这样的庶子一丁点产业,让他们自己开枝散叶去,至于王家的主业,只要那几个嫡子不是太过胡作非为,以王家在当地经营的人脉和势力,能够看到未来百年的富贵。

    从汉代开始官府推行的推恩令,废除了长子继承制,当一个富贵之家当家人身死之时。众多子嗣平分家产,往往一个豪富就变成了大富,大富变成了中富,一年一年。中国就没有了累世巨富之家。

    中国的家族产业也就很难维持上百年的时间,像这种有多家商铺、作坊的工商业家族,也往往会将商铺分下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著名的张小泉剪刀,在张小泉死后。就分成了许多家,都在用张小泉招牌,他的嫡子不得不在剪刀上打上自己特有的标志用以表示自己才是正宗。

    扬州盐业在万历年间,徽州汪氏家族一度垄断了一半以上食盐销售,要不是后来汪家倾心于读书科举,家产分为数家,乔承望这种人物怎么可能在扬州做大。

    “哈哈,王老爷多虑了。既然不想分产,何不分股呢?”

    杨潮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于是立刻就建议道。
    第(2/3)页